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【形態(tài)采制】
黃芩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芩的根莖,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列為中品,又名腐腸。葉對生,卵狀披針形。夏開紫色唇形花,總狀花序,腋生?;ㄆ蛞环?,萼鐘形。秋結(jié)小堅(jiān)果,黑色近圓形。主根長大,略呈圓錐形,外皮褐色。陶弘景說:“圓者名字芩,破者名宿芩,其腹皆爛,故名腐腸,其別名還有妒婦、內(nèi)虛、空腸?!?
【養(yǎng)生保健作用】
黃芩味苦,性寒,歸肺經(jīng)、膽經(jīng)、脾經(jīng)、大腸經(jīng),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,止血安胎,常用于治療濕溫暑濕、胸悶嘔惡、濕熱痞滿、瀉痢、黃疸、肺熱咳嗽、高熱煩渴、衄血、癰腫瘡毒、胎熱不安。但炮制品種功用又不相同,清熱多用黃芩,安胎多用炒黃芩,止血多用黃芩炭。
黃芩抗菌譜很廣,如革蘭陽性菌(金黃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鏈球菌、炭疽桿菌、白喉?xiàng)U菌、肺炎球菌)、革蘭陰性菌(大腸埃希菌、痢疾桿菌、銅綠假單胞菌、變形桿菌、傷寒副傷寒桿菌、霍亂桿菌、結(jié)核桿菌、淋病雙球菌、幽門螺旋菌)以及腦膜炎雙球菌、鉤端螺旋體及多種真菌。
黃芩清肺配桑白皮、地骨皮;黃芩治外感熱病配黃連、梔子、石膏;治陰虛有熱配天冬、麥冬;清大腸熱配黃連、葛根;療濕熱黃疸配茵陳、黃柏、梔子;療膀胱濕熱、小便淋漓澀痛配木通、滑石;療熱止血配生地黃、白茅根、三七;療熱安胎配白術(shù)、當(dāng)歸;療熱毒癰腫、咽腫配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(lán)根。
【養(yǎng)生配方推薦】
(1)清肺抑火丸:黃芩140克,梔子80克,知母60克,浙貝母90克,黃柏40克,苦參60克,桔梗80克,前胡40克,天花粉80克,大黃120克。可清肺止咳,化痰通便。水丸l丸6克(1次),大蜜丸1次9克,每日2~3次。
(2)黃芩7克50%煎液。1歲以下每天6毫升,1歲以上8~10毫升,5歲以上酌加。均分3次服用。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。
(3)黃芩30~40克。水煎分3次頓服。治療婦女妊娠惡阻。
【保健注意】
(1)常用量3~9克。
(2)脾肺虛寒、少食便溏者忌。
中醫(yī)有舌診,常用作診斷病癥的依據(jù),部分人觀察自己的舌頭..[詳細(xì)]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(xì)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