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【中藥名】翠云草 cuiyuncao
【別名】藍地柏、綠絨草、地柏葉、金雞獨立草、翠翎草、矮腳鳳毛、孔雀花、翠羽草、神錦花、鳳尾草、水松、龍柏草、虱子草。
【英文名】Herba Selaginellae Uncinatae。
【藥用部位】來源于卷柏科植物翠云草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中型伏地蔓生蕨。主莖伏地蔓生,長約1米,分枝疏生。節(jié)處有不定根,葉卵形,二列疏生。多回分叉。營養(yǎng)葉二型,背腹各二列,腹葉長卵形,背葉矩圓形,全緣,向兩側平展。孢子囊穗四棱形,孢子葉卵狀三角形,四列呈覆瓦狀排列。孢子二形。
【產(chǎn)地分布】野生于潮濕山谷林下,腐殖質(zhì)土、巖石上。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3~7月剪取嫩枝,切成小段,曬干。
【藥材性狀】呈長1~1.5厘米的段。主莖直徑約0.1~0.2毫米,有縱棱,淡黃色或黃綠色。主莖上味較大,疏生,卵形或卵狀橢圓形,全緣。分枝上的葉密生,二型。孢子囊穗四棱柱形,長約1厘米。質(zhì)較柔嫩。略具草腥氣,味微甜、微澀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性涼,味甘、淡。歸經(jīng)肺經(jīng)、肝經(jīng)、大腸經(jīng)[《湖北省中藥材標準》(2009年版)]。
【功效與作用】清熱利濕、解毒、祛瘀、止血、止咳。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。
【臨床應用】用量15~30克,煎服;外用適量,鮮品搗爛敷,或曬干研粉外敷。用治黃疸、痢疾、水腫、風濕痹痛、咳嗽吐血、喉痛、痔漏、燙傷、外傷出血。
【藥理研究】100%煎劑用平板打洞法,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。
【化學成分】全草含穗花杉雙黃酮等黃酮類化合物。另含海藻糖約1.6%。
【使用禁忌】尚不明確,謹慎用藥。
【配伍藥方】①治腸炎,痢疾:翠云草、馬齒莧各30克。煎服。(《安徽中草藥》)
②治水腫:鮮(翠云草)全草60克。水煎服,日服2次,忌鹽100日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③治積傷胸脅悶痛:干翠云草30克,和墨魚干同煮食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④治黃疸:翠云草30克,秋海棠根3克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⑤治火燙傷:(翠云草)全草炙存性,研細末,用青油(桕子油)調(diào)敷傷處。(《天目山藥用植物志》)
⑥治夏季感冒:翠云草(鮮)60克,香薷15克。水煎服。(《青島中草藥手冊》)
⑦治急、慢性腎炎:翠云草30克,加水適量,煎至300毫升。每服150毫升,每日2次。(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)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]